杜守华
摘 要: 本文对含有软弱夹层的深基坑进行了分析,在深基坑支护设计时要注意软泥岩的不利影响,计算模型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 软弱夹层 深基坑 稳定性分析
晋城市某广场基坑工程位于市区新市东街以北,瑞丰路以东,主体建筑地上7层,地下3层,拟开挖深度为16.0m。基坑南北长80.7m,东西长74.0m,东侧与北侧与民房相邻,南临城市主干道。
二.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地貌单元属于丘陵剥蚀地貌单元,场地地形北高南低,场区内地貌单一,钻孔处地面标高最大值为721.52m,最小值为719.5m,相对高差最大值为2.02m。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内地层分布情况分述如下:
第⑴层:杂填土:
近期人工堆积。杂色,松散,稍湿,含有少量粉质粘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厚度:0.60~3.10m,平均1.35m。
第⑵层;粉质粘土;
第四系中更新世冲积形成(Q2al),棕黄--棕红色,硬塑--坚硬,稍湿,土质均匀,切面稍光滑,稍有光泽,韧性高,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含有大量铁锰颗粒及砂页岩碎屑等。厚度:1.20~6.20m,平均3.61m。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标准值为16.6击。
第⑶层:泥质页岩:
石炭系基岩。灰黄色,强风化,稍有层理,岩芯呈碎片状,岩体极破碎,极软岩。厚度:0.50~5.40m,平均2.34m。
第⑷层:砂岩:
石炭系基岩。灰黄色,强风化,呈粗粒砂质结构,裂隙稍发育,裂隙面由铁锰质渲染,岩芯呈碎块-短柱状,岩体极破碎,极软岩。厚度:0.90~9.00m,平均4.95m。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8MPa。
第⑸层:泥岩:
石炭系基岩。灰黑色,强风化,岩芯呈土状,岩体极破碎,极软岩。厚度:0.30~2.60m,平均1.03m。
第⑹层:砂岩:
石炭系基岩。青灰色,强风化,呈中-粗粒砂质结构,裂隙稍发育,裂隙面由铁锰质渲染,岩芯呈碎块-短柱状,岩体极破碎,软岩。厚度:2.10~6.30m,平均3.94m。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5.4MPa。
第⑺层:石灰岩:
石炭系基岩。灰青色,强风化,裂隙发育,岩溶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体极破碎。厚度:0.50~1.00m,平均0.74m。
三,计算模型及计算条件
3.1计算模型如下图:
3.2 计算条件如下:
计算方法: 主动岩石压力(国家规范公式6.3.3)
计算目标: 锚杆(索)支护设计
边坡高度: 16.000(m)
结构面倾角: 12.0(°)
结构面粘聚力: 9.0(kPa)
结构面内摩擦角: 10.0(°)
张裂隙离坡顶点的距离: 8.800(m)
裂隙水的埋深: 7.600(m)
3.3 计算结果如下
岩体重量: 3218.6(kN)
岩石压力: 10.0(kN)
水平外荷载: 0.0(kN)
竖向外荷载: 0.0(kN)
侧面裂隙水压力: 152.9(kN)
底面裂隙水压力: 381.6(kN)
总下滑力: 139.6(kN)
设计安全系数: 1.100
每沿米所需锚固力: 172.3(kN)
[ 锚杆(索)设计结果 ]
编号 支护类型 设计抗力 入射角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配 筋
(kN) (度) (m) (m)
锚杆1-6计算面积As_js= 360.02
1排至6排 锚杆 53.9 15.0 6.4 8.5 1D22
(图中黑色部分为泥岩)
四.竣工情况
工程施工中的变形监测及完工后的数据表明,该设计及施工达到规范要求,安全性符合要求。
(作者: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建筑边支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