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学东
蒙蒙细雨,淡雅着季节的风情,清新飘逸而又不乏热情。霏微舒爽的午后,我们走进刚刚入围全国“书香之家”称号的张云贵先生家。一进家门,缕缕书香扑面而来,书占据了房间的大部分空间,从书架到书桌旁的书堆,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书本,书柜里更是整整齐齐地收藏着他曾经读过的各种书籍,从专业的工具类读本到文学、诗词、经典名著,藏书之多令人惊叹。我们的话题自然就从读书开始。
读书伴随成长
张云贵,1945年出生于泽州县巴公镇柳坡掌村,读书从求学起就成为他生命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让他印象最深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小城春秋》,描写革命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小说,书中的情节惊心动魄,富于传奇色彩。那个年代,能够读到书籍非常有限,只要是发现一本新书,张云贵都要借来仔细阅读。彼时村里的孩子放学后都要去田里干活,与其他小孩不同的是,张云贵每次下地都带一本书,干活累了休息的时候,人家都在嬉戏闲聊,只有他在如饥似渴的读书。虽然家境贫寒,他却成了村里最有文化的人。
成年的张云贵参军到部队后,成为一名工程兵,爱读书的习惯让他很快掌握了水暖安装技术,吃苦耐劳的品性使他在军营中脱颖而出,被选送到清华大学深造,成为国家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国防工程建设,工作中凡是涉猎到的专业,他都要钻研,抽出时间查阅各种书籍,因发明创造先进技术成为三等功臣。除了工作,他的文学情怀也在读书中迸发,诗歌、散文创作不断,抒怀励志“几多感慨、几多思想”。
八十年代,张云贵转业回到晋城,在住建局工作。军人的干练和文人的儒雅让他生活有了两个圈子:技术圈和文学圈,这两个圈子都和读书密不可分。在技术圈子,他的文学造诣无人能及;在文学圈里,他是稀有的高级工程师。在张云贵的书橱里,有一沓读书笔记,随手打开一本,那种触目的感动便难以言表,清晰字迹间能感觉到他书写时的用心和虔诚,手写的文字给人一种真切的感觉,字体间蕴育着的阅历和性格隐隐而现,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吧?
读书成就人生
传统观念里,读书人必须肩负社会使命,张云贵也不例外。在他看来:读书,不是为了炫耀学问,故弄深沉。为的是学以致用,为社会做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建市初期,城市建设从头做起,他作为市里城建系统少有的几个学有所成的技术骨干,他需要干什么就学什么。筹建城市煤气,他一马当先,搞调研、定方案、筹集资金、招人员、征土地,忙的顾不上好好吃饭。城市供水、污水处理,不是他的专业,但需要他去干,他二话不说,又转战在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的工作中。为了论证城市一期供水方案,他跑太原一家一家请专家,跑图书馆找资料,硬是具体组织完成了我市第一期城市供水可行性研究,为优先使用地下水,建设第一水厂完成了技术保障工作。然后他又参与组织城市污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不懂就学,那时晋城还没有图书馆,他就跑太原省图书馆、上北京直到在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图书馆找到有关资料。他跑现场,探白水河,在当时还是荒山野岭的白水村、河东村现场勘测,具体组织了第一个晋城市污水处理可行性研究,为后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集中供热是他的专业强项,九十年代初期,他利用他的专业能力,克服种种困难,运筹帷幄,开创了晋城集中供热的先河。后来,他主持修兰花路,不懂,就边学边用,圆满完成任务。搞城市美化,组织东上庄立交桥灯光建设,他也不懂,就找专业书籍和有关资料学习,在他的组织下,立交桥高架灯璀璨夺目。他好学,没有什么工作能难住他。他有专业学者的思维和前瞻性,在建市初期的1989年,他就组建成立了晋城市土木建筑学会,为晋城的城市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他以他的专业的能力服务社会,被媒体赞誉为“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
读书就是晚年生活
退休后,他继续主持土木建筑学会日常工作,主编《晋城建筑》,组织专家为社会做房屋技术鉴定,十余年来坚持不懈,为社会群众解惑,为社会缓解矛盾,为和谐邻里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谢,在群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2010年,他老有所为,发挥所学专业技术余热,被家乡巴公镇聘为顾问,热情帮助家乡建设集中供暖工程。
源于兴趣,不为功利,这是张云贵的读书态度。他不仅是一位终身服务社会的工程师和才华横溢的文人,更有一腔浓烈的家乡情怀。2016至2017两年时间,他先后主编了《柳坡掌纪事》和《柳烟深处》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柳坡掌的历史,挖掘乡土文化,唤醒不少离乡人沉睡的故土记忆。一个乡村能够有两本书来记录村里的历史风云,这在全市范围内都是不多见的。
长期坚持读书让张云贵的生活十分充实,他身上的文化气息让人如沐春风。闲暇的日子,他把自己历年诗文重新整理,于2015年出版近五十万字的《岁月悠悠》。他退而不休,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以他的真知灼见服务社会。他的作品,皆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情感和心声的自然流溢,通俗、真实、有哲理、可读性很强,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他则自谦道“一世泥泞一生魂,且趁晚霞理诗文。”
有人说,张云贵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读书,用书,出书。唯一不变的,是他持之以恒地读书。从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生活中愉悦身心,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书香的深处,是智慧,是顿悟,是由繁化简游刃有余。始终与书香为伴,人生便达至一种清朗而寂寥的境界。
从张先生家出来,温润的小雨还在淅沥,交织着书香催生出的情感和意念,让人思维瞬间变得丰富,情绪随之兴奋:初夏因细雨而滋润,人生因读书而不凡。
自《山西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