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预报:

怀念爷爷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7/8/17   字体显示:    点击:1673 次

董文秀

 

早就想为爷爷写点什么,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一段和云贵叔叔偶然的缘遇,唤醒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情!使我想起了村前古朴的砖塔,儿时捉迷藏的玩伴,杨槐下的大伯大婶和乡里乡亲,想起了我出生的老屋,特别想起了我一生最敬重的爷爷。

爷爷名叫董洪发,出生于1908年,中等个头,性格温和。印象中喜欢戴顶黑色帽子,穿件中山装上衣,非常干净整洁。他一生心灵手巧,聪明好学,忠厚善良,是柳坡掌和巴公一带有名的中医和果树嫁接土专家,是乡亲们赞誉有加的好人。乡亲们亲切地称他董先生。

从我记事起,爷爷忙碌的身影便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新的一天往往是在乡亲们急促的脚步声和焦急的呼唤声或病人痛苦的呻吟声中开始的。听到声音的爷爷,慌忙起来帮着把病人扶到家里的长板凳上,仔细询问,切脉诊治。直到病人满意而去,爷爷才长长地舒一口气,接待下一位病人。为方便看病的乡亲,家里的门一般不关,大门更是一年四季敞开着。说是大门,其实是用高粱秆排成一排固定住靠墙放着,晚上挡住门用个铁丝钩住,就算关上了大门。半夜三更求医的乡亲只要将钩子摘开,就可以直接进来。爷爷会随时起来和来人匆匆消失在夜色中,常常早上醒来见不到爷爷。

 

 

爷爷从小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因为没有文化总是受人欺负。早年有一次因生活所迫,借了高利贷,因为没有文化,不会算账,人家一直让他还,还了很多年,吃尽了苦头。为此爷爷发奋要读书,要识字,不能当睁眼瞎,受人欺负,让人摆布。因为白天忙于生计,顾不上学习,晚上拿上打狗棍,点上火把,到北郜寨上一位先生那里求学,风雨无阻,坚持不懈,回到家里还要在油灯下看书。多少个夜晚,由于过度劳累,往往看着书就睡着了,把眉毛头发烧着了都不知道,洗把脸揉揉眼继续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苦读,爷爷拿到了行医证,成了村里乡亲的健康守护神。爷爷除了给本村的乡亲们看病,还要照顾自家的自留地,农活看病两不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有时候办事到邻村或者李村我姥姥家,只要村里人谁请求看病,爷爷便不辞劳苦,欣然前往。爷爷先后在巴公、西四义、西板桥等村卫生所坐诊行医,自己做饭从不麻烦别人。有时候饭做好了,病人来了,就先看病,看完病肚饥过去了,也累了。有时候到吃饭点了,病人家属来叫了,爷爷拿上诊疗包起身就走,病看完了,饭点也过去了,就不吃了。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对付着。

爷爷行医几十年,不求浮华名利,只求慈悲为怀,救人于病痛之时。村里的乡亲不管是谁,不管富有贫穷,只要来,总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精心医治,手到病除。村庄方圆几十里的卫生所,只要卫生员拿到的药方一看是柳坡掌董先生的,都要把药方留到那里,以便自己学习和借鉴。

师带徒是中医传承的传统。爷爷也把培养年轻中医作为自己的责任,培养徒弟,传承中医国粹。比较出名的有城区中医院的宋天宝、市二化的李祥林和西板桥的女弟子招娣。值得一提的是宋天宝,主任医师,曾任城区中医院副院长,晋城知名的中医肝胆病专家,对许多疑难杂症都有较深造诣,为城区的中医事业做出了贡献。

爷爷在长期的看病中,针对某些慢性病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和配方。他自己做药丸,用配比好的药面加上蜂蜜做成丸药,方便病人吃;对一些急性烧伤病人,爷爷用自己做的膏药敷在病人患处,病人马上感觉痛苦减轻,几天后恢复如初,不留疤痕,疗效非常好。还有一种治疗水猴的方法,用烧熟的剥皮土豆和一种白色粉末和在一起,固定在水猴处,一星期后踪迹全无,不留一丝痕迹。可惜当时自己太小,不会记录,好多特效药方偏方都失传了。只留下19665月原晋城县卫生局、晋城县人民医院编印的《中医验方汇集》里我爷爷的三个经典验方,分别是:1、无名红肿疼痛;2、肝气抑郁血不畅通经前小腹疼痛难忍;3、目生云翳。

后来我父亲在工作之余,继承了爷爷的中医事业。他凭借爷爷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耳濡目染的中医基础,自学中医数年,广拜中医名师,直至大器晚成。中医理论熟读于胸,脉理实践精细准确,慕名上门找父亲看病的人络绎不绝。退休后的父亲继续为病人服务,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生活的快乐,以传承爷爷的中医事业为人生最大的幸福。今年85岁高龄的父亲,身患多种疾病,仍然在用他掌握的中医知识和疾病抗争,顽强地生活着。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爷爷是一位感情真挚、待人宽厚的长者。爷爷20岁和奶奶成亲,听大人们讲奶奶是邻村悬壶南人,身材高挑,两只大眼睛,眉清目秀,爷爷非常爱奶奶。奶奶是在生下父亲后,产后大出血而去世的。刚过20岁的爷爷承受了失去妻子的巨大痛苦,望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爷爷选择了坚强。爷爷救了无数人,却救不了自己的爱人,这成了爷爷终身的遗憾!

奶奶去世后,爷爷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父亲拉扯大,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培养父亲成才,成为爷爷唯一的精神支柱。爷爷从父亲的启蒙教育开始,一步步培养父亲考入中学、大学。10多岁送父亲进本村私塾读书,解放后转入巴公中学学习,最终父亲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治太行中学、晋城师范学校和山西农学院,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父亲毕业后分配到晋城县委工作,曾经尽其所能为村里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这让爷爷感到十分欣慰。

父母亲结婚后,好长时间没有孩子,爷爷很是着急。母亲是在将近三十岁的年纪才有了我的。生我时,爷爷特别高兴,特意向别人借了钟表放在我家桌子上,紧张而焦虑地迎接我的到来。由于父亲常年工作在外,家里就只有母亲和爷爷,儿孙的稀缺使爷爷对孙辈倍加呵护和关爱。那时村里条件不好,水资源缺乏,爷爷看着我们,母亲一下午不停歇到邻村梅叶庄担四担水,生活过的很是艰苦。母亲的辛勤养育,爷爷的关怀备至使我终身难忘。稍大些爷爷便教我算算术,学识字,扳着手指教我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爷爷只要从外面回来,便首先蹲下身子背我一圈,幸福的童年,享不尽的天伦之乐。人说隔辈亲,我觉得我跟爷爷是最亲的。在我印象中,爷爷从没有对我发过脾气,到了上学的年龄,爷爷更是只要在家就看着我做作业,让我背书给他听。往往背着背着就高兴的合不拢嘴,我也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刻,享受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为了父亲的成长,也为了在天的奶奶,爷爷一辈子没有再婚。父亲长大后曾多次劝爷爷再续,只为能有人照顾他,却都被爷爷拒绝。这样的爱情,这样的忠贞在那样的年代绝无仅有,是很少见到的,但是爷爷做到了。

母亲对爷爷也是非常的尊敬孝顺,直到爷爷临终都在说母亲的好。201412月母亲也走了,我相信他们在天堂见面后,母亲还会一如既往地孝敬爷爷的。

 

 

在那个年代,爷爷算是村里知识丰富、兴趣面较广的文化人。他在钻研中医,为村民解除病痛的同时,还学习果树栽培技术。他还有其它生活爱好,比如做木匠活。母亲的三个大箱两个小凳子都是爷爷在世时做的。如今用了四十多年,一点没走样,可见爷爷的木匠手艺也是非常好的。小时候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爷爷去西塄上地头嫁接果树,主要是苹果和柿子树。那时村里很穷,土地贫瘠,种植单一,想吃水果更是不敢想的事。爷爷根据土壤状况和自己掌握的果树栽培技术,建议村里利用地头塄边种植果树。他身先士卒,不辞劳苦,每天栽种果树,并且对果树进行嫁接。爷爷带着草帽,拿着工具走在前,我紧跟在后。只见爷爷一棵一棵果树,耐心细致地操作着,切枝、插芽、捆绑,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做到最好。如此下来,嫁接的成功率非常高,做到了接一棵活一棵。

几年后,当满地满坡的苹果、柿子树枝头结出累累果实的时候,爷爷已经走了。他没有尝到他亲手载下的劳动成果,但他做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爷爷,柳坡掌的山会记住您,柳坡掌的水会记住您!柳坡掌纯朴的老百姓会记住您!

多年的无规律的行医生活,使可敬可爱的爷爷倒下了。胃痛、胃溃疡、胃癌逐渐恶化,爷爷回到了村里回到了乡亲们中间。弥留之际,他把亲人们叫到身边,深情的凝望着、叮嘱着……1974年农历624日晚上8时,带着对亲人的不舍,爷爷走了,享年67岁。

从此我们在人世间少了位亲人,天堂却多了位好医生。爷爷去世后,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放下自己的事情帮助办理后事。出殡那天,众多乡亲早早地来到我家门前,等待着送爷爷最后一程。80多个洁白的花圈表达了乡亲们对爷爷的怀念和哀悼!灵柩经过村里的街道,乡亲们流着泪水,哽咽着,自发地让出一条道,送他们爱戴的董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泽州县技术质量监督局)

主办单位:山西省晋城市土木建筑学会  邮编:048400 技术支持:天狐网络 晋ICP备14006388号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新市东街859号 电话:0356-2051764 13503568788 邮箱:zyg8788@163.com 466361632@qq.com
晋城技术鉴定 晋城技术服务 晋城市土木建筑学会 晋城房屋建筑技术鉴定 晋城土木工程技术鉴定 晋城建筑技术服务 晋城房屋技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