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盘钉碗儿
沈 琨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起这句老古话,几乎无人不晓。但说到用金刚钻专揽瓷器活儿的老行当——钉碗匠,许多年轻人因为没见过,便难知其详。
“钉盘钉碗儿噢——”有了一些年纪的人还该记得,那时在悠长的旧巷里,这种招徕生意的吆喝,有时就或远或近,或高亢或低沉地飘过来。它积淀着岁月的沧桑,古朴的韵味,点缀着小城平民的生活。
那时候,因为穷困,件件东西都显得金贵。比如,小孩子们吃饭时不小心打破了碗,就会引来父母的追打。如果碗不是打得过碎,父母就会把打下的那片捡起来,等着钉碗匠来了,把破碗补好。那钉碗匠呢,也真是神奇,他就有本事对上茬口,再打上一排钉,碗一点儿不漏。
小孩子对什么都是充满好奇的。我就挤在孩子堆中,多次看过那种技艺的精彩表演。有一次看补碗,听口音,是高平师傅。只见他卸下担子,坐在小马扎上,腿上铺块厚垫子,先用麻线把要补的碗扎紧固定,然后取出那把弓,装上金刚钻,像拉胡琴似的,钻杆在一根绕着的绳索牵引下急速地转动,在碗片上发出“吱咕吱咕”的声响,飞溅出细碎的白色粉末。不一会儿,在“缝隙”的两边,钻下了两排对称而等距的小孔,但又不钻通碗壁。然后拿出像钉书钉一样的细小铆钉,并排插入小孔,用锤子轻轻敲几下,那铆钉就牢固地扎在碗上了,碗也就钉好了。
不过,钉碗的只是钉细瓷碗的,不见钉粗碗的,钉盘子的却不少。那盘子大多是祖传下来老古董,有青花瓷的,还有别的什么瓷,小孩子不懂也说不清。也有钉花瓶、花盆的,修算盘、眼镜的。据说除了生铁的器皿不能钉补外,其他材质的都能钉修。为何钉补粗碗的少?只因离城南不远的花河村就有座碗窑,质好而又便宜,钉碗的钱差不多就能买只新碗了。老百姓是很会算账的。
钉盘钉碗儿这种行业,大约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见不到了。在我记忆中诸多手艺中,它恐怕是消逝得最早的一种行当。如今,不但没有了钉盘钉碗儿的手艺人,就连钉过的盘碗也难以见到,只有在古董市场偶尔可以觅得。想到这里,又不免有点淡淡的惆怅。无疑,钉盘钉碗儿这种手艺是失传了。它留下了什么呢?就只留下了人们至今还在沿用的那句老话:“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