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况
晋城市聋儿语训部综合楼位于凤台西街路北,秀水苑南出口路西,该楼坐北朝南,十开间,三层,有地下室。轴线长33.5m×12 m,砖混结构,原设计四层,实际建设三层,1997年建成。由晋城市园林设计室设计,长子建筑公司施工。委托方提供有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该综合楼,东邻秀水苑出口道路,北邻秀水苑住宅,南邻市中心血站楼,西邻市妇幼院用房。各相邻用房均在该楼建成之后陆续建设。
该楼主要为聋儿语训教学使用,性质应为教学用房。
二、现场勘测
业主介绍:2008年发现该楼三层南侧房间屋顶出现裂缝,位置在南墙里30cm处,出现后即做了吊顶,今年发现裂缝已扩宽,且掉渣土。
现场勘测:上述裂缝出现在该楼三层南侧屋顶,东西全楼通长裂缝,东部及西部裂缝较大,宽度达3~4 mm,中部房间裂缝较小。前墙窗口上部砌体出现水平裂缝,缝宽2~3 mm;窗口两相邻横墙处有斜裂缝,缝宽1~2 mm。楼顶女儿墙四角均有裂缝,东南和西南两拐角处竖向通透开裂,缝宽20~40 mm,从室外也可见上述两墙角处出现明显的斜裂缝。屋面沿南墙30 cm处有东西向裂缝贯通,缝宽2~10 mm。楼东北角厕所处北墙上部有450裂缝,缝长约1m,厕所内墙上有几处较小裂缝,二、三层厕所地面下垂。三层房间多处有漏水痕迹。一层、二层及地下室墙体均未发现明显的裂缝。地下室东头走道地面及一层卫生间对应的地面局部下陷。
图纸及施工资料:
现状与原设计图纸变动较多:①门厅楼梯位置变动。②厕所位置变动。③南墙设计为曲线形,现为直线形。④根据图纸会审记录,原设计在6.6m及13.2m标高的圈梁改设在标高2.7m及9.86m处。⑤在建施图中墙体为M2.5砂浆砌机砖,在结施图中为M5砂浆砌机砖。⑥原图无地下室。
情况调查:①该楼西半部为挖方,东半部为填方,地下室踏勘,此现象明显。②该楼南邻、西邻的楼都是坐落在风化岩基层上。
三、鉴定依据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GB50099-201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建筑施工规范》
四、技术分析
1、设计先天不足:构造柱布局不合理,数量偏少;圈梁的长向与宽向比例过大,致建筑的整体性差,抗震性能较弱。
2、建筑施工质量有缺陷:墙体砌筑砂浆等级偏低,粘接不牢,影响到墙体的整体性、抗震性,致该楼对振动敏感度增高。
3、根据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知,三层南侧屋顶出现裂缝的部位正位于预制楼板和现浇圈梁交接的部位,由于现浇部分的整体性强,预制板部分整体性差,在变形时产生差异造成裂缝。
4、由于温度变化,热胀冷缩。预制板部分可以由板缝调节伸缩量。现浇部分则整体的表现在端部,因此在东部及西部裂缝表现明显。山墙较短、北墙不直接晒太阳,表现不明显;南墙为一字型构造且长又直射阳光,表现明显,所以南墙裂缝严重。在墙体上表现为通长墙体的两端伸缩大,有窗洞口处则可以调节伸缩量,因此表现出的裂缝则是在窗口上部两侧墙体的水平部位。
5、楼顶的女儿墙裂缝是各种应力集中在这个部位所致,因女儿墙下部由圈梁固结成整体,女儿墙上部为自由端,因此当圈梁发生热胀冷缩时,女儿墙顶端的位移远超过圈梁的伸缩量,体现在墙上形成上大下小的裂缝,而且越是到墙的最远端部位,体现得越明显,使女儿墙裂缝多而宽,失去整体性。
6、本楼建设在先,后南邻、西邻、北邻建设时施工产生的振动,使得该楼的敏感部位即三层顶部很早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具有振动特征的裂缝,使三层顶部的整体性减弱。但当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逐渐加重,反复的膨胀收缩造成裂缝扩大。
7、楼东北角厕所长时间漏水,对墙体造成腐蚀,并加速了冻融变化,厕所又位于建筑物长向的端部因此也造成了墙体的裂缝。
8、厕所内墙上的裂缝是因为此处楼板承重过量,而致楼板变形下垂,反映在墙体上就会在薄弱环节处开裂。
9、地下室地面局部下陷,系施工回填不实,与基础无关。
五、结 论
1、晋城市聋儿语训部综合楼三层出现较严重的裂损,涉及面积大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已构成C级危房。
2、该楼产生裂损原因:设计、施工中存在先天缺陷,加之后期周边震动及气候影响是造成该楼裂损的主要原因。
3、建议:按现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安全标准进行加固。须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加固设计。
鉴定专家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